即将于明年开通运营的西安东站,一直让人翘首以盼。在西安东站开通的线路当中,西安乃至陕西本地人最为关心的莫过于这三条线路:西延高铁、西康高铁、西十高铁。

随着三条线路施工建设的进度条逐渐拉满,通车的日子也已近在咫尺,也许最早的一趟,在今年年内就能坐上。

7月28日,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、中铁一局承建的西康高铁桥梁架设任务全面告捷,为后续铺轨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西康高铁建成后,可实现西安到安康从目前的3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,深入秦巴腹地,缩短关中城市群与陕南秦巴山区、川渝地区的时空距离,同时也给安康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。

西康高铁的即将开通,也意味着安康将融入西安“1小时经济圈”,通过承接西安的产业外溢、文旅辐射和人才反哺,安康将迎来从 “追赶者” 到 “特色引领者” 的历史性跨越。
安康的富硒茶、魔芋等特色农产品通过高铁冷链运输,可实现 “清晨采摘、中午抵西安、傍晚上餐桌”。例如,镇安木耳、柞水香菇等产品通过高铁运输后,预计商洛市每年新增农产品销售额超 5 亿元,带动 30 万农民增收。

西安企业的商务人员可当日往返安康,推动两地产业链深度协同。例如,西安的科技公司可将数据标注、零部件加工等环节转移至安康,利用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(安康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约为西安的 60%)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。

高铁建设期间已创造 2.3 万个临时就业岗位,人均月收入达 5000 元;通车后,安康西站周边将形成高铁新城,吸引商业综合体、酒店等配套设施落地,预计新增服务业岗位超 1 万个。

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,丰富的科技、金融、人才资源将通过高铁廊道向安康辐射,形成 “研发在西安、转化在安康” 的产业协作模式,无论是综合产值已超 760 亿元的富硒产业,还是抽水蓄能、光伏等项目,都可以获得深度开发的机遇。
同时,西安的文旅辐射将推动安康从 “过境游” 向 “目的地游” 转型,形成 “双核联动” 效应:
参考西成高铁开通后佛坪县的经验(2023 年旅游收入 6.18 亿元,同比增长 94.95%),安康预计在高铁开通后首年接待游客量突破 6000 万人次,旅游收入超 400 亿元。

安康可与西安联合推出 “历史文化 + 生态康养” 线路,如 “兵马俑 - 瀛湖 - 南宫山” 三日游。西安的旅行社已开始设计此类产品,预计 2026 年首发团规模超 5000 人。此外,安康的 “心径 520” 爱情公路、大可汗行营等特色景点,可借助西安的文旅 IP 运营经验进行品牌升级。

西安 “大唐不夜城” 的成功模式可复制到安康。例如,安康可依托汉江夜景打造 “水韵秦巴” 灯光秀,结合龙舟赛、美食节等活动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至 2.5 天(目前为 1.2 天),预计人均消费从 800 元提升至 1500 元。
高铁也将加速西安的人才、技术向安康流动,破解欠发达地区的 “人才虹吸” 困境,西安交通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可在安康设立研究院,推动富硒食品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转化。西安至安康的通勤成本大幅降低后,也会吸引安康籍大学生返乡创业。

总之,西康高铁将使安康从陕西的“边缘末梢”跃升为 辐射渝鄂川的开放前沿。其价值不仅是运送旅客,更是重构区域要素流动:除了短期的文旅游客量井喷+ 人口回流之外;富硒产业、生态康养也将形成千亿集群;更有望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示范区。

而安康,未来更应该抓住西康高铁贯通红利的关键,以“生态资产”兑现“经济价值”,打造西安都市圈最具差异化的增长极,使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,成为 “西三角” 经济圈的重要节点。